当阿里和京东都宣称可以通过大数据计算实现“千人千面”,即每个消费者打开APP的时候,会根据数据分析形成独有的首页。是的,看人下菜碟在电商,特别是APP上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阿里、京东、美团等,都会根据消费者画像和营销需求,生成特有的推荐界面。
那么,在线下零售,这样的体验能否实现呢?除了会员价格这样看起来吸引人又没什么特色的手法,还能跟消费者形成怎样的有趣的互动呢?放大脑洞的时候到了。
被赋予新功能的货架
“因为智能货架这个词已经被用烂了,我只能用动态货架了。”缤果盒子创始人兼CEO陈子林有点无奈的表示。9月28日,缤果盒子在北京举办的发布会上,展示了他们称之为“动态货架”的新脑洞。尽管这一脑洞还无法批量生产,但是,这样的想法似乎给大家展开了新的空间,重新定义与消费者的交流。虽然,他一再避免使用智能这个概念,但并不阻碍我们用智能去理解这一概念。
从外表来看,动态货架与普通货架并没什么大的差别,无非是给每一层的底座装一个横条显示屏。但是在货架上还影藏了摄像头、人脸追踪、红外检测等设备,方位接收每一个货架前消费者的信息。比如,某位顾客的关注点在哪儿?有哪些商品是被拿起来又放回去的?根据不同用户行为实时生成不同的策略来优化销售,从而实现远程变价、品牌促销和单品促销等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陈子林特别强调该项脑洞对于生鲜商品的意义。例如,结合库存发现香蕉很危险,动态货架就机智的选择把香蕉促销给相应顾客,给他第二份半价的优惠。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商品快速周转,减少库存损耗。
当然,这样的推荐或者变动都是建立在动态货架或者说终端后台有足够多的数据,消费者画像足够清晰的基础上,而从目前缤果盒子的规模和数据量来看,还远远不够。显然,它还需要一个相对漫长数据收集与分析过程。
收银,除了自助还能有什么
说完货架,再来说说收银,相比无人零售,自助收银的风似乎来得更早。2013年,安徽乐城第一家门店开业时就引入了自助收银。近年来,永辉、物美等也开始在部分门店试点无人收银机。
从目前超市企业引入的无人收银机来看,大部分机器依旧是通过扫码、结算、移动支付的流程来实现结算的。以永辉为例,一般2台无人收银机会配一名工作人员帮助消费者来完成整个流程。同时,灵兽君也发现,对于扫码这件事,消费者远没有收银员来得熟悉,这也导致了结算速度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快,且大多数是年轻人使用,或许只因为排队人少。
在迪卡侬,则采用了另一种自助收银,通过RFID射频技术实现商品识别,然后系统自动结算并支持手机支付。这样,就节省了消费者扫码的步骤,进一步减少收银的时间。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当我们在谈论数据、科技、设备等体验的过程中,商品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力才是第一位,当商品的价值无法与消费者的期望值以及获取过程中的成本想匹配时,消费者的冲动或者满意度显然是不够。
这或许也是自有品牌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原因之一。因为与消费者沟通的最直接界面就是商品。“商品本身会说话”,这个观点在多年前就已经被提出,但是商品本身的生命力到底有没有实现完美演出,只能是见仁见智。
最后,我们不得不说信息安全问题,当各种识别分析系统紧盯消费者购物过程的的时候,如何保障各种数信息的安全也开始日益被重视,例如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生物信息变成数据被记录在互联网中,并直接与消费、金钱挂钩时,如何确保这些信息的安全性就变得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