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聚科创

鼎聚科创>新闻资讯>所有新闻

饿了么接下来可能会被分拆?这得从阿里的视角看

鼎聚科创/行业资讯/Feb 28, 2018
一旦阿里95亿美元完购饿了么之后,后者业务体系或被分拆:一块是以外卖为核心的到家业务,另一块则是基础设施,也即众包风格的物流配送体系。

   有人说,完购饿了么,不过是阿里一贯的生态投资风格,就是先投你然后全部吃掉你。这不过是夸大之词,其实阿里有许多类似腾讯一样的投资案,并没有寻求高度控制。

   虽然还没有正式宣布,但鼎聚科创认为,饿了么这次的结局,应该跟这三个方面有关:

   一、饿了么自身的出路危机;

   二、阿里新零售落地进程中的短板;

   三、投资人的意志(这方面多说无益)。

   先说说第一个方面。

   饿了么的出路起步于外卖,从入口、交易走向日益垂直纵深,并且拥有了不错的线下众包式配送体系。在阿里们支撑下,整合百度外卖之后,应该说,虽然“外卖”早谈不上一种性感概念,但一种高度垂直、纵深的体系,至少目前还有它独立运营的价值。

   如果继续吐血一把,保不准2018年或2019年还可以IPO呢。虽然夸克认为,那溢价绝不会高,并且注定会牺牲这个品牌的远景与未来。因为一旦上市,这种类型的公司就很快沦为资本市场的奴隶,基本失去战略的独立性与专注度。

   饿了么真正的危机在于:目前的竞争,垂直行业的单体公司,以及那些固守在少数品类服务的公司,将很难与那些具有丰富品类与更多生态支撑体系的综合型平台匹敌。

   直白一点说吧,纯粹对标外卖,百米冲刺型的饿了么,是能跟美团外卖继续鏖战的,它甚至不落下风。但若考量整个体系支撑,拉长时间,夸克只能说,它根本不是整个美团外卖的对手。

   人家是靠生态与系统作战,耗得起。王兴把玩的绝不是某一单元,而是一种拥有许多化学反应的空间。后者未来会有更出色的技术、数据、场景构建能力,而且里面还隐含着难以觉察的成本控制意识、组织管理意识。

   饿了么当然也有更多期待。张旭豪早就不满足于以到家为主要服务形态的外卖。两年来,夸克明显感受到,他似乎一直很想在以下几个维度上扩张:

   1、更多品类、更多场景、更广空间;

   2、壮大物流与壮大技术;

   3、提升服务与体验;

   4、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

   借此,饿了么可化解品类服务单一的风险,壮大基础设施也即众包物流体系。随着技术、服务、体验也会水涨船高,整个公司也会具有一种全新的生态价值。否则,每一块拓展,都很难产生经济效益。譬如重投资的物流配送,如果缺乏更多到家品类支撑,它不会有太大的规模;如果品类扩张没有物流的支撑,体验会出问题。

   但很明显,想要在上面几个维度同时扩张,无论时间成本、资金成本,还是人才以与组织管理,张旭豪原来的团队恐怕很难达成。举个例子吧,仅仅品类扩张,得有补贴要掏啊。而且,如果完全按照这种目标拓展,它与阿里之间也会发生博弈。索性啊哈哈吧。

   老实说,王兴主持的美团点评整合、组织结构变革、业务版图调整、战略定位、愿景重塑,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工程。这不是一个“逻辑”、“技术”的活,也不止业务层面,很多时候它涉及到人心与文化。

   饿了么在整合百度外卖后,士气一度高涨。不过,如今看来,规模固然有明显提升,但若考量到整个生态建设,我们甚至要说,它其实耽误了时间。

   当然,有人不断强调它背后的投资方,尤其是阿里。阿里确实整体很强大。但在外卖领域,过往一段,除了资本、部分技术合作以及口碑部分订单让渡给饿了么配送体系外,双方其实并没有更深的整合。

   阿里完购消息传来前一天,正好跟朋友聊到外卖,当时提到饿了么时,我明确地说,张旭豪应该比较着急饿了么的出路:在继续独立运营还是融入一个大的体系之间,他到了做出选择的时候了。

   如果2019年甚至2018年底前美团点评明确了IPO消息,现有的饿了么压力会更大。

   这是鼎聚科创对饿了么的一点粗浅的认知,可能有许多无知,也顾不上了。

   接着说说第二个方面。也即阿里新零售里,为何非需要饿了么来填补。

   形式上,阿里有饿了么所需要的资源。资本、技术、数据、流量、品类等等,能帮它补足部分短板,但要说双方只是这种合作,饿了么也不会有太好的出路。

   我们更愿意从阿里的视角看饿了么。

   表面看,在将口碑从支付宝旗下重新拉回阿里,并确立为新零售关键一环后,它与饿了么之间,有明显互补:一个侧重到店综合,一个侧重到家。两个版图可以构成生活服务体系。

   加上阿里其他新零售业态,足可构建更加完整的服务了。这个确实也是过往阿里自身平台中,相对来说较弱的一部分。口碑在阿里、蚂蚁中一个来回,透露了阿里对这一服务的用心。老实说,口碑当初没获得更高地位,既跟阿里商业模式有关,也跟IPO之后迎合资本市场有关。当然,也有口碑服务于支付宝场景的用心。

   一个细节能感受到口碑此前的尴尬:2017年双12启动大会,阿里集团、蚂蚁金服甚至支付宝的高管没有一个前去站台。口碑负责人范驰当时在聊到双12补贴时,还无意中提到向公司层层提交PPT时的焦急。我能感受到一员猛将的内心焦虑,时间不等人哦,口碑急需集团确立它的战略地位。

   我当然相信阿里集团有通盘考虑。一个月后,它就将口碑拉回,并给它确立了新零售关键业态的地位,由逍遥子亲自负责。信号与紧迫性可见一斑。

   不过,要说阿里完购饿了么只是填补“到家”,只是壮大纯粹的外卖业务,那肯定不是核心目的。

   核心的部分,我个人认为,跟阿里新零售业态中的基础设施能力有关。外卖与到家的服务当然重要,但饿了么背后的众包配送体系于也很关键。

   老实说,如果饿了么没有“蜂鸟”配送,95亿美元的估值,实在有些离谱。

   从这个角度看阿里新零售,也能体会到这一周期它的资本动作为何如此高频:一个快速转型的阶段,决策的效率、战略的独立性必须得到高度的保障。那些传统思维下的内外“协同”只会停留在扯皮的阶段。

   这与过去一段阿里集团频频调整组织架构以适应、推动新零售落地的进程,异曲同工。

   而且,收购饿了么,其实也是一种平台化的整合,吻合此前逍遥子主导的“大中台小前台”的思路。饿了么虽早已是阿里参股企业,并与集团与口碑之间合作多多,但若继续独立在外,双方都会出现巨大资源浪费。双方融合,既可形成结构化的服务体系,提升决策、运营、服务的效率,也可以化解成本挑战。当然前者的价值更高。

   这一收购案里,应该有饿了么创始团队的开放思维。不过,如果继续独立,他们可能也只会等来尴尬的结局。

   关于分拆之后的组织与团队变化,我们没法做预测。但想说,如果只考虑品牌价值,“饿了么”的名字,因太过直接,可能很难变身综合品类的平台,而名字更有品类容括空间的“口碑”,可能会更有上位的价值。当然,阿里特别喜欢搞一些业务品牌,说不定未来又有什么动物出来。不过饿了么“蜂鸟”至少省了阿里命名的活,一个挺不错的品牌。


商城系统开发|软件定制开发|o2o商城系统|微信定制开发|系统定制-逸锐科技

有疑问或想了解更多请致电:15805913217或邮件详询:sales@xmdjkc.com立即咨询
产品与服务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咨询热线:

15805913217

(周一-周五 9:00-18:00)

商务咨询

了解鼎聚最新资讯
隐藏客服